2015年,八年前的九月。我的班上來了一位聰譿可愛的小女生。由於遠道,必須住校。 小女生先天聽障,智力正常,但因為溝通不良,雖已國小畢業,課業、文字能力有明顯落差。 因為住校,放學後就留在教室補救教學,期能快點把國小能力補上來。
有一天,天色稍昏暗,小女生離開教室時,竟然是扶著欄杆一路走回去宿舍,很不尋常。
我一向很注意孩子的視力狀況。聴力已不足,視力的能力相對就顯重要。 小女孩的視力並不好(只有0.2左右),於是我請多年來幫我良多的日昌眼鏡行王老板(位於大直),做初步的檢查。 (聴障孩子做視力評估,由於聴不見,必須有人協助,主測試者也要有經驗。)
測完後,王老板認為有問題,囑我一定要帶去醫院再徹底檢查。
我除了知會家長外(家長也帶去宜蘭的醫院檢查),同時也聯繫了台北教育局的視障中心(啟明學校)。 經過和視障中心的老師討論,決定請和該中心有合作的馬偕醫院眼科醫生(記得是蔡翔翎醫生)協助。 經過二次,前後一個星期的檢查,蔡醫師告知,疑似”尤塞氏症”。
一刻不能等 。
“尤塞氏症”,我第一次聽到。當晚,我為了急於了解什麼是尤塞氏症,留在學校上網搜尋資料。 不是我孤陋寡聞,當時能查到的資料真是少之又少!幾乎都沒有助益 資訊中,有出現一則花蓮慈濟大學靖永皓老師在九月(這時已是十月)參加全球罕見疾病研究得銀牌獎,研究題目竟然就是尤塞氏症這題目! 出現一絲希望。 當晚九點多,就直接掛電話到慈濟大學分子生物暨人類遺傳學系。 電話那端傳來學生的聲音,說靖永皓老師剛剛離開研究室,回家休息了,我委婉說明急著想和靖老師繫,學生終究基於隱私,不給我手機電話。我不死心,再詳細找,竟然被我發現有手機號碼。 當晚十點多,我知道很晚了,很不禮貌,但還是撥了電話。電話通了! 接著,醫療、教育、親職教育、基因檢測、紀錄片拍攝⋯⋯,一個接著一個展開!
老天有眼。
八年了,聽到要成立尤塞氏症協會,很高興!期望在結合更多人,更多力量與資源之下,能給予患者更多的協助。
張銀池 (台北啟聰學校退休教師)2023.8.8